产品搜索
农村留守老年人群体养老困局及对策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9-02-25 13:56:25    文字:【】【】【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把人口老龄化作为学术和政策的重点加以研究和应对,我国也不例外。大量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或经商,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等群体。学术界对留守老人的各种诉求和保障机制、途径的研究近年来有升温趋势,主要集中在留守老人的健康、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经济支持等方面,以及对家庭、社区、社会养老等具体措施的探讨等。本课题组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中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以经济困境最为突出,据此提出相应对策。海南热气球租赁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之列。国际人口学界通行的老龄社会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或人口中位年龄达到30岁”。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不仅已步入老龄化,而且从2005年起,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且增长幅度不断提高。2006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比2005年增加0.27个百分点,2007年至2010年分别同比增加了0.3、0.4、0.5和0.8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一方面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中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水平提高,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与此同时,社会老龄化也给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是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会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二是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家庭的供养负担;三是加重企业的负担;四是加重国家和集体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已给我国社会福利,特别是社会养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的人口学特征及其养老困局
  (一)农村留守老人群体规模及人口学特征
  按照2007年12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可知我国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数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3.7%;如果按此比例计算,保守估计2007年我国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约为11305万人,农村老龄化水平约为15.5%。据国家统计局预测,到2020年,农村老年人口将达到1.2亿。农村老年人口规模如此庞大,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不能不说对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大约是城镇老年人的1.28倍,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56.06%[2],说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所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概括起来,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快、规模大,且超过城镇人口老龄化水平等特征。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农村出现了一个“留守老人”特殊群体。根据调查,“2008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已达2000万,占农村老人比例已达60%以上,其中,子女均外出的空巢留守老人比例高达48.5%。”[3]规模庞大的农村留守老人这一群体的出现,使得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寻找适当的解决途径和办法已成为政府和全社会的重点工作。
  关于农村留守老人所面临的问题,学术界已有一些研究,但就“农村留守老人”的界定并没有太多涉及,根据相关研究,可以把这一群体界定为60岁以上且子女外出达3个月以上的农村老人,这一群体主要有以下人口学特征:从年龄结构看,主要集中在60-79岁之间;从受教育程度看,一般是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总体上呈现出学历水平偏低态势;从居住形式看,绝大多数留守老人与配偶或未成年孙子女同住,独居者仅占较小比例。
  (二)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所面临的困难和养老诉求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难和诉求,课题组成员分别深入到河北省保定、沧州和承德等地,对上述3个城市的A、B、C三个村的部分留守老人进行了走访调查。此次调查总共涉及187名留守老人,通过向老人们发放调查问卷,由调查者指导老人们填写或向老人提出问题,根据他们的回答代其填写等方式完成调查工作,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老人进行更为深入的访谈。走访中获取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诉求,特别是在养老问题上所面临的困难有了一定的了解。
  1. 精神慰藉缺失是留守老人面对的一个问题。
  老人的子女在外地打工,一般只是在春节期间才回到家中,平时只是偶尔打电话询问一下老人的情况。受访老人中有61人称子女不在身边,他们感到很孤独,占32.62%;还有85人承认因子女不在身边感觉比较孤独,占受访总人数的45.46%。老人们的消遣活动一般就是看电视、打牌,或找年龄相仿而且谈得来的街坊邻居聊天。当问及有街坊邻居聊天,或者大家在一起打牌,是否可以替代子女的陪伴时,86.1%的受访者都持否定态度,认为谁也不能替代子女的关心和陪伴。
  留守老人们大多希望他们的子女能陪在自己身边,生病或者有其他需要帮助时能随时赶到跟前。但是他们也明白,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乡镇和村集体也没有企业,如果不去打工,也就只能成天侍弄那几亩薄田,一年下来去除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剩不了几个钱。家里孩子上学、结婚、盖房等都需要钱,若子女们留在自己身边,经济方面的困难又难以解决。   本课题组的调查表明,农村留守老人对于机构养老的抵触较为普遍,其中确实有观念层面的因素,在河北省一些地方,人们习惯上把没有后代的家庭称为“绝户”,一部分老人认为养老院是“绝户”才去的地方,但这一群体比例并不大,只占被调查老人总数的8.56%,其他绝大多数对养老机构持抵触态度的老人主要是因为无钱交纳那笔费用。在调查访谈中,一些老人说出了他们自己的想法,认为在养老院里,大家都是一样的老人,谈话有共同语言,吃饭穿衣有人管,是个不错的地方,但一个月几百甚至千余元的费用实在让他们吃不消。因此,机构养老要在农村顺利实施,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予以一定的经济支持,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使家庭能够负担老人进入养老机构养老的费用。无论是要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还是要提高农村居民的家庭收入水平,都需要大力发展乡(镇)、村集体经济。
  若要彻底解决留守老人缺少子女关爱的问题,就需要吸引他们的子女留在家乡,而这更需要本地能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并能够给予他们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劳动报酬。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地方经济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四)不断提高农村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
  目前我国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虽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总体上看,保障水平还很低。按当前的标准,居民基本养老金是每月55元,即每年660元人民币。按目前的居民消费水平看,每年的养老金不足一个月的养老院生活开销,这也是农村地区机构养老难以发展的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应尽量提高农村基本养老保障水平,使农村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12 海南热气球租赁